中国西部是我喜欢的旅行地,那里有草原、戈壁、峡谷、山脉、冰川与河流,以及数千年不同民族、宗教、文化、政权在此碰撞、融合和互相影响的印记,当然,还有别具地方特色的食材与美食。曾在XHS、大众点评及公众号的推文中分别介绍过甘南、青海的一些风土状况,比如黄河上游的小众森林公园(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)、宛如外星世界的地质公园(张掖外星谷)、中国真正的拉面之乡(青海化隆)融股宝,以及位于西部独一无二的披萨专门店(夏河泽娜多披萨店)。今天准备分三节,将在宁夏食游所见发出,每节一个饮食主题和访问地,耐心看完本文,收获应当不止打卡。
盐池老张清炖羊肉馆
从盐碱地、古长城到宁夏滩羊
从银川往东南,跨过黄河,两小时车程,就到了盐池县。荒漠、盐湖、稀疏的草,风一吹,沙尘漫天。这里曾是隋唐出河西的隘口,也是宋夏对峙、明清屯边的要冲。
在荒凉地貌间,会看到连绵却断续的土埂,那是隋、明时修的长城。不同于“修旧如旧”的景点式长城,这里没有检票口,也没有护栏,只有风把它吹成一段段残垣。
铁网保护着“野长城”中的土墩,但不少早已被人掰开,随便就能爬上去。站在上面,看着荒漠的空寂,能想起千年前在此戍边的人,他们的生活,大概和这土墙一样干硬。
然而千年之后,在现代畜牧业的加持下,这块荒漠之地畜养了中国最优秀的裘皮用绵羊品种——滩羊。
虽然滩羊实际在陕甘宁均有畜养,但宁夏是其最大产区,而盐池滩羊的育肥技术和产量又位宁夏之首。
“最好的羊不是出产自水草丰茂的草原,甚至越是水草丰美的地区,羊肉的风味就相对越差,最好的羊往往都产自半荒漠化的草原。 环境严酷的半荒漠戈壁地区,羊需要储存更多能量,通常水分含量更少、干物质更多,因此风味更为浓郁。但在水草丰美食物充足的地区,羊没有多大的必要存储能量,风味物质含量低,故评价相对较差。”
盐池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环境,野生草药20余种,水域富含无机盐 ,滋养出的滩羊肉色鲜红、脂肪乳白、分布均匀、含脂率低,肉质有韧性和弹性。
我在新疆尝过阿勒泰大尾羊,在甘肃尝过民勤大漠羊,以及这宁夏滩羊,用XHS的话语,都是“人生羊肉”。
在宁夏旅行,不能也不会错过滩羊,银川市内遍布羊肉店,第一版LP《宁夏》里收录了一家羊肉小馆「盐池老张清炖羊肉馆」,被誉为银川当地最受欢迎的羊肉小馆之一。
小店在远离新城的老城里,已过饭点,店里没有其他客人,守店的是一位中年男人,要了羊肉,他应了便在后厨忙了起来。
墙上挂着《老张小吃》的牌匾,以及《银川餐饮名店》的荣誉牌,以及店里几道菜在2010年第四届中国(银川)清真美食文化节上获奖的奖牌。
有意思的是,奖牌上的“清真”二字要么被纸张盖住,要么有被涂抹的痕迹。
“难道这里的清真有特殊含义?”
中年男人很利索,一会儿便把当家名菜,宁夏滩羊的经典菜——清炖羊肉呈了上来,碗里汤色浅淡,几乎透明,看似寡淡无味,入口却有股极厚存在感,羊肉没有异味,只有浓郁而清爽的鲜,喝完之后,舌根回甘。
如果说外乡人也许觉得清炖羊肉不够特色,类似的菜在西北其他地方或许也可吃到,那烩小吃便是宁夏独占菜式,即使在宁夏之外见到,也多半是有宁夏背景之餐馆所作。
烩小吃以羊汤为底,主要食材为“夹板”——以两片鸡蛋皮中间夹上肉馅,裹糊后油炸。宁夏人将炸好的菱形夹板,与肉丸子、豆腐、粉条、青菜等放入羊汤中炖煮,最后略施勾芡,大概可以算上海“双档”在世界上的另一个我。
炒烩肉是一道经典西北菜,并非宁夏独有,厨师将羊肉切片后以羊油爆炒,略有焦香后,迅即加入羊肉汤和粉条慢烩,及时收汁后呈上。制作这道菜时,中年男人手脚麻利,一气呵成。
他叫张生飞,但店名里的“老张”并不是他,“我还没那么老”。
老张是他的师傅融股宝,张生飞从退伍后回到老家盐池,跟着“老张”学手艺,后搬到银川也已二十年。
张生飞曾在无锡服役,来过上海,“你们那块的羊肉膻味也太厉害了,不好吃。”,我很想反击他,咱们长三角的湖羊也不错,做法也多样,但尝了滩羊,我无力反驳。
为什么盐池滩羊膻味极低
羊肉膻味主要来自羊肉脂肪中的一些特有挥发性化合物,如支链脂肪酸,他们在加热时会释放出“膻”的气味,这是区别羊肉和牛肉、猪肉的标志性物质。 挥发性醛类和酮类,这些在羊脂肪氧化时产生,膻味感更强。
而我们的滩羊:长年的进化及科学选育使该种群的支链脂肪酸含量低于普通绵羊。 盐池一带是典型盐碱地,草场植被含有较多挥发油与矿物质,影响了羊肉脂肪酸组成,相对减少了膻味来源物质。同时,滩羊长期以半放牧方式生长,活动量大,脂肪分布均匀,因此“膻感”更轻。 最后,宁夏人宰羊讲究及时去除膻味较强的尾脂、羊油,综上,如果以膻味高低来评价绵羊,那盐池滩羊真是天选之羊了。
为了验证滩羊的低膻味,请张生飞切了肉白煮后直接呈上,果然只有鲜甜没有一丝异味。“你这肉都是热气的吧?”,“什什么气?”,张生飞一时并没听懂热气的意思,“你说的是没有冻过是吧?怎么可能冻过。”每天晚上收摊后,张生飞会订第二天的肉,屠宰场清晨杀好后,将羊肉包好负责配送到店,从当日营业开始,客人吃到的就是新鲜肉。
张生飞问是怎么找到他店的,掏出LP给他看,他有点傻笑地说,从来没人拿着这本书来店里吃饭,“哦,也对,这本书都已出版那么多年了。”
结末,问他为什么要把店里的清真二字遮掉,他更傻笑了,支支吾吾没说清楚。
此次旅行中还在「国强手抓」、「北颂冰煮羊」这样的网红店吃过滩羊,但都不如张生飞的羊肉美味实在,老张到小张,自有其本事。
老杨记杨德福牛肉面
从百佛塔、伊斯兰到吴忠早茶创始店
驱车沿黄河向南,在午前抵达青铜峡。原以为这个象征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青铜峡水电站,河水奔腾而下,机器彻夜轰鸣,但这里的黄河是平静的,发电机组是在休息的,参观桥的护栏锈迹斑斑,系在扶手上的红巾,大概叙说着人们将青春交付黄河,或将生命留在这里的往事,在那个其实并不远的过去,一些人和事却已湮没而有意无意地不被提起。
青铜峡水电站湖区范围的山谷中,依山而建的便是著名的一百零八佛塔。一排排佛塔,沿山坡自上而下整齐排列。佛塔最早建于西夏,后经元明修缮,至今已历数百年风雨。
佛教遗址与水电站在此时空交错,安抚人心的信仰,改造自然的意志。在同一片黄河岸边共存。
青铜峡的地域归吴忠市管辖,吴忠是宁夏回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,伊斯兰氛围远浓过银川。城区一角,在一街区公园之边有一建筑称为四旗梁子拱北,四旗梁子是地名,拱北由阿拉伯语而来,一般指穆斯林的陵墓。这里葬着清代西北穆斯林领袖的遗体,他因反清兵败后被害,新中国建国后拱北曾再遭破坏,现存建筑为改革开放后重建。
城中另一翼的重要宗教场所则是板桥西道堂,道堂制度起源于明清回族社会,是教育与宗教生活的核心。今日的西道堂仍保留着晨昏礼拜的节律,木质的经堂静默地见证着一代代吴忠人的生活。
宗教氛围之外,吴忠的另一城市名片为美食,因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而名闻遐迩的羊肉店「国强手抓」总店在吴忠,与银川国强分店相比,总店的菜单几乎没有变化,但在银川店菜单里就有酒卖,总店无论是看菜单,还是去问店员,得到的答复都是“我们不卖酒”。以及,如此高人流的店,洗手间依旧保持着非常高的洁净度。
「国强手抓」总店之外,吴忠另一推荐打卡的美食——吴忠早茶。
每天清晨,吴忠的早茶店便人声鼎沸。桌上摆着八宝茶,枸杞、红枣、桂圆、菊花在杯中翻滚,香气馥郁。与茶搭配的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,筋道爽滑,汤色清澈。面条之外,还有油香、馓子、糖麻花等回民点心,琳琅满目。
吴忠早茶的起源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,兰州人杨德福随父亲来到吴忠,开了当地第一家牛肉面馆。他将拉面与本地人酷爱的八宝茶融合,早茶拉面的模式由此诞生,一个小小的创意,改变了全城的早餐格局。
杨德福的功绩是如此之大,但他的「老杨记杨德福牛肉面」却几乎在社交网络上没有露出,店里也只有本地人没见到其他游客。也许吴忠早茶的搭配是太简单了——只是茶与面,但他家常与丰盛并存,深入当地人的记忆里。
从代表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水电站,到佛教遗址的一百零八塔,从拱北与道堂,到早茶与手抓。宁夏的历史与当下,信仰与饮食,都在这里浓缩。他们不割裂,而是交织在一起,共同塑造了这片土地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。 电站的轰鸣、清真寺里的祈祷、佛塔的残影、羊肉的清香,竟能在同一时空真实存在。吴忠没有宏大的自我叙述,他只是以日常的方式提醒你——这里的人们,就这样度过清晨与黄昏。
蒲人酒舍
从沙漠,贺兰山到宁夏葡萄酒
从银川向西,越过贺兰山口,风里夹杂沙砾,腾格里沙漠忽然就摆在面前。
腾格里沙漠的南缘开发较早,拥有中卫这样的网红沙漠小镇,东缘则几乎没有商业开发,沙漠公路加油站里的姑娘,脸圆,眼小,皮肤黝黑,让人想到,这已是内蒙古地界。
公路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出发,往西最终湮没在沙海里,“阿拉善英雄会”的碑下,开着机车和越野车的帅哥辣妹济济一堂,不远处刻有“梦想沙漠公路”字样的起点大门,不知是在庆祝探险者的凯旋,抑或鼓舞徒步者的勇气。
风雕的沙脊、偶尔露头的砾石和多姿多彩的盐湖构成了沙漠的底色,车停山脊之上,没有网络、没有信号,只有摊开地形图,装模作样地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穿越沙漠的探险家。
沿贺兰山回程,贺兰山的岩体像一条长堤,挡住蒙古高原南下的沙砾和热风,滋养了贺兰山以东的绿洲与文明,山麓东边,不仅有代表宁夏过去的西夏王陵,还有宁夏当代的代表——中国葡萄酒最知名的产区之一,从贺兰晴雪到迦南美地,从银色高地到西鸽,到宁夏旅行,如果不去酒庄,不喝两杯地酒,就像没来过一样。
西夏王陵
原以为在银川找几个葡萄酒酒吧轻而易举,但事实上,屈指可数。在一个小区的裙房找到一家「蒲人酒舍」,几乎是银川唯一的葡萄酒酒吧,推开酒吧大门,除了主人空无一人,主人、她的狗以及墙上和酒柜里放着的葡萄酒,就是这个店的全部。
主人是个90后姑娘,姓路,出生在青铜峡,她戴一副眼镜,说着很好听的北方话。
“银川这里回族多,而且就算喝酒,也多喝白酒、啤酒,自然就没什么专门喝葡萄酒的店了。”
她拿出华昊的马瑟兰2018、甘麓的雅2018和容园美的红方印2017,马瑟兰是宁夏的当红小生,梅洛和赤霞珠是宁夏葡萄酒的“正统”,红方印则充满“中国身份”,很容易被她的酒标吸引,风味则在果香之外有一层矿物与干花,像雨后石砾被晒干的味道。
说起酒来,小路如数家珍,她是真爱酒,和她聊天,她不仅谈酒自身,而是整个产业的过去和未来。
“宁夏的葡萄酒像是被几双无形的大手牵引着走,大集团控制着水源和市场,小酒庄只能在夹缝里坚持风土与理想。”
和她聊起这些天在宁夏的见闻,聊起了老张羊肉馆上被遮盖和涂抹的“清真”二字的缘故, 聊起吴忠人的虔诚,在她的说明和启发下,并不久远的历史轮廓渐渐清晰,对宁夏的现在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
也算在上海有些相关朋友,问小路有没有想法将宁夏葡萄酒更深地推到上海,勾画一条自己的渠道,我可以帮助她,但实际不过酒后豁胖,此事早有人做过且正在做也始终属于很小众的选择,而上海酒圈的语境、流行和环境,给宁夏酒的空间实在很小。
走出酒舍,夜里的银川没有太多声响,微风从天而来拂在脸上,这一路,从腾格里的荒凉,到盐湖的清蓝,再到虔诚和遗迹,最后还是落在饮食之间。这片土地,沙与水共存,佛塔与拱北遥望,也能让荒漠和葡萄园并排而立,矛盾终在时间稀释下归于平静,就如其名,宁静的,夏天。
附上上次做的知乎Live的链接
《如何在日本体验米其林餐厅》
依旧可以进入听我的演讲内容
https://www.zhihu.com/lives/761551280421240832?from=timeline&isappinstalled=0
星速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